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美国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现场的刚才还笑的东倒西歪的观众,此时都沉默了,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听懂了孩子的话。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

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

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

这就是“听的艺术”:

1. 听话不要听一半,

2. 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跟孩子的沟通也是一样。

要想的沟通,首先就要学会聆听。

技巧:善意的聆听

面对孩子你是否诚心交流?是否能够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并进行有效表达?不仅包括理解孩子的处境、思想状态、还包括维护孩子的自尊,增强孩子的自信,再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聆听时,双方应相互正视,互相倾听,神情专注。不要左顾右盼,不要有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更不要漫不经心,不要在孩子说话时喋喋不休的插嘴,尖酸刻薄的评价,这些都不是好的倾听表现,

真正的沟通高手是一个热衷并善于聆听的人。善于倾听,才是父母面对孩子基本的素质。如果你在听孩子说话时,能懂他话里的意思,并且能心领神会,同时还能感受到孩子的心思而予以回应,表示你已经掌握了倾听的要领,那么跟孩子的沟通也会更加有效。

第二技巧:良好的情绪

作为父母,在跟孩子沟通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太强烈的词汇。不要在生气时沟通,有的家长因为暴怒的情绪而无法控制自己,容易语无论次,说很多伤害到孩子心灵的话。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时,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的。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情绪而已,却让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比如:

看到宝宝在哭,火气就会跟着宝宝一起出来,各种抓狂。可是呢,一定要把自己控制好。当宝宝在哭的时候,你是可以不用跟他说话的。因为这个时候,你说什么话他都是听不进的,你当场需要做的事就是冷处理,所以你就让宝宝哭吧。孩子哭就是引起你们的注意,演戏需要观众,就是要引起你们的注意。所以当宝宝无理取闹在哭的时候,你就是走开,离开那个现场。哭完了情绪发完了,再回去跟他说规矩。

另外,如果你常说:“你真的让我很难过”;“你伤透了我的心”;“你快把我逼疯了”。这容易让孩子产生被指责的感觉,很容易产生反感,也许还会让他反唇相讥:“是你自己要生气的”,或“你难过是你的事,不干我的事”。如果你对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就不要在这个时候指责孩子,因为你这个时候的状态不适合进行良好沟通。

父母的言语,总是表达着父母的情绪和心态。幼小的孩子,虽然语言理解能力不如成人,但对于对他的情绪却十分敏感。即使襁褓中的婴儿,哪怕听不懂妈妈的话,但是妈妈说话时表现出来的是充满耐心的关爱,还是不耐烦的厌倦,她都能体会。

如爸爸把在单位里待遇不公的情绪带到语言中、如妈妈把在家中的疲惫感或对爸爸的不满带到语言中,这都是你们自己的情绪问题,而你言语中的破坏性情绪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孩子只能听见父母对自己的批评,要么心里不服激起强烈反抗心理,从而爆发亲子矛盾;要么是照单全收无限懊恼自己,减低对自己的评价降低自信。

同孩子说话,父母本身的情绪至关重要,很多父母因急切想教育好孩子,当看见孩子某些不如人意的表现,恨铁不成钢的着急便会出现焦虑情绪。而焦虑的情绪会传染并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从而更加难以专注于自己的发展。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人处于焦虑状态中时,不要说发挥潜能,往往连正常的能力都无法发挥。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做好父母重要的功课。

第三技巧:准确的表达

大人面对孩子经常按自己的语言习惯来表达,这就很难增加有效的沟通。孩子根本听不懂,自然没有任何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父母在说话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尽可能把话说得明白准确,少绕弯子。

比如:

小明的妈妈对他说:“你真懒,你这是什么学习态度啊?”。这样说,小明会摸不着头脑,心里可能还会嘀咕:我又犯什么错了?

但如果妈妈换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小明,近三天,你连续三次作业都写到了10点,可以说说为什么吗?”这样你想表达的意思就具体又清楚了,小明也知道是讲的什么事,知道你要跟他沟通的是写作业慢的原因这件事。

同样,如果您想表扬一下孩子:“小明,你的学习真棒!”。你用这样的方式表扬小明,他肯定会感觉不痛不痒。

但是如果你这样说:“小明,你昨天写作业的表现让妈妈非常满意,节省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样小明的感觉就不同了,他能明确知道学习方法对自己的重要性,也知道自觉去寻找更好的学习途径,促进自我成长。

父母平时跟孩子说话,语言越准确越好。这样不仅能大大提升沟通的有效性,确保孩子能听懂父母的意思。并且也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技巧:巧妙的说话

沟通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说出,却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使大人也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孩子。他根本没能力分析父母说话的用心之良苦。父母如果对语言方式讲究些,可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有不同。如果你想看到一件事的结果,你就得把你想要的结果表达给对方。

比如:

想让孩子帮你洗碗。如果你说“去把碗给我洗了”,这种命令方式的语言总让人不舒服从而产生抗拒感。同样的意思换另一种巧妙的表达:“如果有人能帮我洗碗,我会特别高兴”,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直接要求别人做某事,往往会遭到拒绝。但是,如果你能清楚的说出你渴望得到的结果,对方就会知道如何去做,还会很乐意去做。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和孩子沟通,也适合夫妻之间、成人之间。

其实我们还可以巧妙的使用反向表达和反向思考的方法来表达自己, 比如:

你问孩子:“作业还没做完吗?”,他多数会说“没有,还差一点儿!!”这并不是您想要的结果。但如果换句反向表达、反向思考的提问方式,说:“作业全部做完了吧?”。这时孩子很可能也会给你一个更明确的答复,我已经完成了多少,还差多少。

家长要想做一个弹性沟通者,谈话中就要试图避免使用“但是”、“不过”这样的词语。所以假如我们经常同孩子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之类的话,后面很容易就会再加上“但是”或“不过”这样的字眼。如果用了这些字眼,你给他的印象就是:你认为他的观点在你的看来是“错的”,或根本就不关注他所说的问题。

再比如:

如果你说:“妈妈觉得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听起来就变成了“你说的没有道理”。

如果把“但是”换成“也”:“妈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我这里也有个很不错的主意,要不我们再讨论讨论?”

是不是这样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不同的说话方式,能获得不同的沟通效果。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和技巧,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这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跟父母交流的轻松愉快,而不是不满或者抵触。

第五技巧:真诚的赞美

人们喜欢批评人却不喜欢被批评,喜欢被人赞美却不喜欢赞美人。因此,扯远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但如果我们把亲切的眼神带给对方,冷漠便会因此消失。

比如:

有张三和李四两个猎人,有他们都打了两只兔子回家。

张三的妻子看见后冷冷的说:“就打到两只?”张三听了后心理埋怨到:“你觉得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张三照常去打猎,但这回他故意空手而回,让妻子觉得打猎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而李四的情形正好相反。李四的妻子看见带回来两个兔子,惊讶的道:“哇!你竟然打了两只!”李四听了心中大喜,洋洋自得的说:“两只算什么呀!”。第二天,李四也照常去打猎,这次却带回了四只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一副冷漠脸和一张缺乏热情的嘴是容易令孩子失望的,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反而发自内心的赞扬,却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孩子做的好时,家长会习惯性夸赞:“宝宝你真棒!”孩子听多了这样不走心的夸奖,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比如:

如果两个孩子小李和小张在争夺玩具,小李看到小张哭了,就把玩具让给了她,这时你上来就一句夸奖:“你真棒”,这是没法抚慰孩子的内心的。不如说:宝贝,你能和妹妹分享玩具,说明你很为他人着想,真是个好哥哥(赞美孩子的品质,要让他明白自己被夸奖的意义,这才是真诚)。

很多年幼的宝宝都喜欢吃饭时把筷子扔地上,如果你总是上来就批评:"这样不好,不要这样做。”之类的,他就会很生气,而且并无改变行为的意愿。可如果你试着说:“我家宝宝懂事了,知道筷子是不能扔在地上的。”那么你观察下,是不是他会顺着你的思路,就真的不再扔筷子了?

这就是所谓的“批评什么得到什么,赞美什么得到什么”了。好的赞美始于细节,有细节就说明了用心、仔细,真正的关注孩子。所以,爸爸妈妈要在赞美孩子时多一份用心和真诚在里面。

以上五个技巧希望家长们在生活中巧妙的去运用,跟孩子建立良好而有效的沟通,让孩子无论是在年幼还是在进入青春期后,都愿意跟我们交流,对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成长为心理健康、学习的孩子!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 成都情绪管理培训 校区前请先电话或QQ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 成都博沃思青少年认知...

关于我们 | 招生信息 | 新闻中心 | 学校动态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soxs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