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传承茶艺培训中心

试听课 + 活动课
填写信息优先获取试听课

位置:学校首页 > 学校动态>太原学茶艺哪里有培训

太原学茶艺哪里有培训

茶艺解说词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语言,作为茶艺表演的一部分,当归入艺术语言。它也注重词语的选择、配置、组合与加工,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书面艺术语言那样,可通过对常规语法规则的突破来达到审美主体情感的喷发。解说词在选词组合上的要求,正是为了更好地“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更好地服从于茶艺表演的整体美学风格,体现“和”的意境。具体表现在语词结构、词采音韵、用语修辞等方面与茶艺美学规则存在一一对应。茶艺程式解说词分为释语和被释语:释语是沏泡技巧的口语化表达,被释语则是经由意象化比喻浓缩而成的艺术语言,又称词采。笔者以后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茶艺表演的经典之作:乌龙茶艺十八道、武夷岩茶二十七道、绿茶程式十二道、潮汕功夫茶十四道的茶艺表演解说来赏析词采语言美的表现形式特征。

1、语词结构——齐整对称

茶艺解说的词采在选词、组词时受汉民族崇尚对称和谐、重视均衡和谐的心理特点影响,表现在造词用词上喜欢成双成对的格式。

如台式乌龙茶的程式解说词采,较多采用主谓结构的四字格:孟臣净心、乌龙入宫、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祥龙行雨、鲤鱼翻身、三龙护鼎等。

湖南农业大学茶艺表演队的君山银针十三道,有九道是由主谓结构的四字格组成:芙蓉出水、银针初探、湘妃洒泪、龙泉吐珠、群笋出土等,并在选词时考虑了君山银针茶的湖湘民俗文化背景,如以芙蓉、湘妃为词采,传达茶艺意象。

绿茶程式十二道则采用“名词+动词+名词”的五字格形式,如冰心去凡尘、玉壶养太和、清宫迎佳人、甘露润莲心、观音捧玉瓶、春波展旗枪等等。

无论是四字格还是五字格,词采的语词结构总体保持了一种稳定对称,用陈望道先生的话说:“对称安静,宜于表现镇定沉静的情趣”。语词的对称平衡也正切合了茶道美的对称原则,体现了汉民族的心理习惯和审美情趣。

2、词采音韵——柔美和谐

茶艺解说是一种有声语言,解说词应便于讲者气运丹田、语调柔美、娓娓道来。在茶艺表演中,古典诗词形式的词采,则迎合了这种功能需要。如陈香白先生撰写的潮汕功夫茶茶艺演示解说词,略去程式细说,完全可以连缀为平仄相间、前后押韵的诗词:

“砂铫掏水置炉上,静候初沸涛声隆。提铫冲水先热罐,遍注甘露再热盅。锡罐佳茗倾素纸,壶中天地纳乌龙。再提铫、揭壶盖,环壶缘边欲高冲。首冲勿饮茶需洗,再冲刮沫淋盖同。烫杯三指飞轮转,铿锵入耳灵犀通。低洒茶汤时机到,巡城往返娉关公。喜得韩信点兵将,色味瑞气大园融。莫嫌功夫茶杯小,茶韵香浓情更浓。敬请嘉宾仔细品,愿君长忆潮州出单从。”

将解说词采连缀后,则成了隔句押平声ong韵(如“单从”的“从”)的诗词。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平声ong韵读起来既省力又顺口,声音悠远,读起来一气呵成。与其他词连缀则平仄相间、抑扬顿挫、和谐响亮,有较强的音乐性。

湖南农业大学茶艺表演队在演示茉莉花茶十道泡饮程式时,依技师动作及程式内容,词采也套用古诗词,以达到解说词音韵美的效果。如:烫杯一一“春江水暖鸭先知”,赏茶——“香花绿叶相扶持”,投茶——“落英缤纷玉杯中”,冲水——“春潮带雨晚来急”等等。

以上形式的词采在表演时的抑扬顿挫与茶艺师表演动作的轻重疾徐及背景音乐的快慢节拍,共同体现了茶艺表演中极富生气与艺术感染力的节奏美。同时借助于解说者朗脆轻柔的音色及对茶艺精神的领会,必能达到以声传人的心情、以情着声的色彩、声情兼俱、相映成趣的效果。

从以上分析看,无论在对称和谐方面,还是在音韵配字方面,茶艺解说均显示了汉语词汇系统中这些对称词语、音韵词语特有的均衡美、节奏感的特色。同时正对应了茶艺表演中讲求对称与节奏的茶艺美学规则。

3、借用修辞——丰润意象

在解说词中,词采对泡煮动作要点的概括,并不是直白式的,而是采用一种简雅素朴的语词尽量让其形象化、含蓄化,但又不失茶艺程式说明的本义。这种形象化的过程,实则是借此融入传统文化:或哲学的、或文学的、或民俗的意象内容,以引起欣赏者抽象思维较大限度的调动。意象是内在的主观感受与已有经验的心理积淀在情感中的交融、统一。解说词采广用修辞则是丰润茶艺表演审美意象的常用方式。

在修辞技巧中又以比喻和象征为较常用。比喻的生命力在于相似点,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潜在的相似点非常多,关键是得到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认可。喻体一般是民众文化心理世界乐于接受的事象,在使用时被赋予了民族心理、气质性格、历史承袭等内容。茶艺解说常依茶艺师瞬间动作、或动作的流程之形类比常见民俗事象。汉民族所熟知的龙、凤、鱼、白鹤、观音、关公等形象则成为形容茶艺动作的常用喻体,同时被赋予丰富的民俗象征义。如茶艺师分茶汤时的往复动作,在解说中以“关公巡城”喻指,两者的相似点在于:经温润过后的紫砂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之威风凛凛,带捕役巡弋;又以“韩信点兵”类比分茶汤时的点茶技巧;将品茗杯倒扣于闻香杯的动作比喻为“祥龙行雨”;以品茗端杯时拇指、食指、中指托杯之形比喻为“三龙护鼎”;将沏茶时高冲低斟的往复动作比喻为“凤凰三点头”,以引申为向来客“三鞠躬”的礼节;将杯盖揭开热气腾升之形喻为“白鹤飞天”等等。

在这类修辞中,喻体和象征体都是符合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由茶艺中可反观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选择“关公韩信”而非“曹操秦桧”,不仅折射出民众审美选择时的道德、文化评判标准——向善、仁义、正直的审美倾向,而且体现了民间茶馆推出的“书场”、“评弹”文化样式的风习遗留。在极富传统风味的民间茶馆中,饮者在品茗时可以谈天说地、聊古论今,“隋唐”、“三国”是人尽皆知。解说词中用这类典故可显见茶艺的大众化,更可拉近表演者与欣赏者的审美距离。

茶艺解说词中大量修辞的运用,正切合茶艺“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这类修辞体现了词采在选词上的别有用心,能更好地说明茶艺表演的解说所表达的不止是概念,更是一种形象。选择一些本身就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民族文化含义的文化词汇(如龙、凤、观音等),还可产生一种不受限制的“超模拟”的、含蓄而又空灵辐射式的意象,充分发挥茶艺欣赏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进而使茶道精神具象化,真正实现茶艺审美欣赏的艺术再创造。


领取试听课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或QQ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soxsok.com) 技术支持:搜学搜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