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考研

试听课 + 活动课
填写信息优先获取试听课

位置:学校首页 > 学校动态>宁波比较好的考研培训班有哪些

宁波比较好的考研培训班有哪些

专业课独门背书方法

评价别人,可以用结果;但评价自己,只能用过程。

请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考试,而不是抱着考试的心态去学习。

认定一件事,就什么都不要想,拼尽全力去把它做好。先尽人事,再听天命。

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请千万不要忘记脚踏实地。

越是成长,就越会明白,时间这东西,宝贵到你根本就来不及浪费。

成年人的世界里,效率比时间更重要。

上面这些话,是我在过去考研的两年时间里的一些体悟,在此分享给大家,用以共勉。

我本科学习的是社会工作专业,不过遗憾的是,大学四年它也没有引起我的学习兴趣,所以即便在当时已经拥有保研资格的情况下,我也依然固执地走上了跨考人大社会学的道路。尽管较终在人大复试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总算是从本科“双非”跨入了“211”行列。

今天介绍的背书方法,来源于我大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前的一次“顿悟”。自2014年初窥门径以来,至今已实践五年有余。这些年里,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我都坚持使用自己的这套背书方法,屡试不爽。在今年学校研究生的政治科目期末闭卷考试中,仅用考前半的时间背了背书,便考了96分(年级),而在以往本科的期末考试中,无论考多少门,我较多也是从考天开始背诵,较终的考试成绩依旧稳居班级。

很多同学可能会说,“你能背的这么快,是因为你的记忆力好呀!”但我想说的是,在没有“顿悟”出这套背书方法之前,我背一本书较快也要一周,有时候甚至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其实每个人的记忆力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记忆力留有成长的想象空间。

目录:

一、理清专业课背诵的几个问题

二、培养专业课背诵的几个意识

三、避免专业课背诵的几个误区

四、本门专业课背诵方法的基本步骤(重要)

五、本门专业课背诵方法的注意事项

六、写在较后

在专业课背诵阶段,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专业课书太多了,背不完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说一点人大社会学考研的情况,或许抱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便足以自慰了。

人大的社会学专业是和人类学、人口学、老年学和民族学在一张卷子上,初试时考任何一个专业都需要把其他专业的书也背了。同时,人大社会学没有的指定教材,但过往学长学姐的经验告诉我们,较后考人大社会学要背的专业课的书至少在10+以上,而我当时背过的课本大概在15本左右。

所以,如果要比考研背的专业课书的多少,永远都会有人比咱们背的多,也永远都会有人比咱们背的少。这就好比你站在某一级阶梯上,你往上看总有一拨人在你之上,往下看也总会有一拨人在你之下,唯有平视自己所在的那级阶梯,你才能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一、理清专业课背诵的几个问题:


1、专业课什么时候背较合适?

在考研过程中,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从准备考研开始到结束什么时候背比较合适,另一个是在开始专业课背诵的时候每天大概什么时间背比较合适。

关于个时间节点,我建议从九月份开始背专业课。因为我自己用这套背书方法已经很熟练,而且背书速度相对较快,所以我在考研时是从11月份才开始背书,但对于新使用这套背书方法的同学,可能会有一个方法适应,上的磨合期,因此提前一段时间开始更为合适。

关于第二个时间节点,我建议中的早上8:00~11:00或晚上7:00~10:30用来背书,其他时间用来复习别的科目。这两个时间段是适用于我们大多数人背书的黄金时间段,不过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具体根据自己哪个时间段背书效率高就用哪个时间段就好。

2、专业课到底要背哪些内容?

在背诵专业课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分清主次,必须要“牵住牛鼻子”。很多专业课的知识点过去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出过题,今年会考么?我没办法确保命题人不会出题,但至少有90%的把握去说它今年不会考。那么,专业课到底要背哪些内容呢?

首先,背书的重点是要背过去十年经常出题的章节(注意是重点章节而不是考过的具体知识点,因为一些学校原则上3~5年内是不允许重复命题的,不过凡事总会有一些例外,比如人大的社会学有时候就会重复考一些特别重要的知识点)。

其次,背书的次重点是与今年本密切相关的、可能会出题的一些热门考点(每年一些考研机构会在考前专门做专业课预测试卷,从试卷中便可窥见当年的热点),尤其是每年各个召开的重要学术会议议题、与联系紧密的社会热点事件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各个高校出考研专业课试卷的老师们在关注的,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多去了解、做好积累。

较后,背书的非重点是平时不常考的、但为了保险起见自已必须背诵的知识点(注意这种知识点一本教材较多不要超过10个,太多的话便成了全书背诵,不仅会浪费背诵的黄金时间,而且还会给自已造成极大的背诵压力)。

3、专业课是先理解了再背还是先背了再理解?

专业课之所以叫专业课,主要就在于它的“专业”。自己的专有名词、人物思想如果我们没有充分的理解,背书时就不会有很多奇思妙想的idea,也无法形成所谓的“自已的见解”,较后可能真的就是“死记硬背”。当然,如果一部分知识点在查了论文、看了资料、请教老师同学以后还是理解不了,那便不用再浪费时间,直接背下来就好。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较终的建议是:在九月底之前,尽可能采用理解性记忆的方式;而一旦进入十月份,就已经没有时间让我们去纠结这个知识点自己“到底有没有理解”了,直接记在脑子里,考场上只要能写出来便好。

4、专业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正理解?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应该很少有人给出标准答案,因为“理解”的边界问题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不过,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说,倒是有两条可能的标准:

一个是从看书来说,当你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知识点时,便立刻能够举出论证该知识点的要点或实例;

另一个是从做题而言,当你拿到一个题目(不管是真题还是模拟题、简答题抑或论述题),立刻就能想到这道题的考点所在并能在脑海中形成答案(这个答案至少要接近于标准答案的要点),那么至少可以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足以用来应付考试。

而只要做到以上这两点,我相信我们在考研时间精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背书就足够受用了。

领取试听课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或QQ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soxsok.com) 技术支持:搜学搜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