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秦汉胡同国学书院

试听课 + 活动课
填写信息优先获取试听课

位置:学校首页 > 学校动态>国学起源史

国学起源史

  “国学”一词,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概念相对明确。

国学起源史

  《周礼·春官·乐yuè师》中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周公“制礼作乐”,开“礼乐教化”,奠定了中国“礼乐之邦”。乐师即当时的乐官,兼及学官,掌管“国学”工作,用以教导子弟操练学习。

  《礼记·学记》中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古时候教学,家里有私塾,乡里有乡学,郡县里有郡学,京城里有太学。孔疏引正义曰:“国有学者,国谓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也。”这里的“国学”,指的是诸侯在国都所设的学校,应该是级别较高的教学机构了。

  晚清经学大师孙诒yí让,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也。”孙先生的理解,周朝时候的“国学”,是“子弟学校”。

可以看出,在古代,“国学”的概念,指的就是学校,是所设立的教学机构。“国学”作为教学机构,历代略有变化。汉代称太学,晋代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隋代称国子监,唐宋时则以国子监总管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明、清两代设国子监。

  唐代诗人李中,写过一篇《壬申岁承命之任淦gàn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里面写到与同学共读时候的场景,“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这里的“国学”,指的应该就是庐山下面的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建于南唐李氏朝廷,时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当时的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唐代另外一位诗人令狐峘huán,写过一篇《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释奠”日,是指古代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孔夫子的节日,“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释奠礼属于“三礼”中“君师”之礼,是祭孔规格中较高。诗中写到“肃肃先师庙,依依胄zhòu子群。”描写了唐代学校“国学”里面祭孔的盛况。

宋人吴泳,也写过一篇《送杨子达入国学》,里面写到离家上学时的情景,“母线丝丝直,爷诗字字情。别情非所惜,回看锦衣荣。”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前往“国学”就学的学子的殷切期待和美好祝福。

清人《西巡回銮luán始末》这样写到:“学堂之设,(光绪)二十四年业已议有章程:县设,府设中学,省设大学,循序递进,给照为凭;大学卒业学成,乃咨送京师国学,覆加课试,量才授官。所学皆实用,所取皆通才,而收得人之效矣。”

  这里的“国学”,已经从周朝时候的“子弟学校”,发展成为的较高学府了。

领取试听课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或QQ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soxsok.com) 技术支持:搜学搜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