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公考研培训机构

试听课 + 活动课
填写信息优先获取试听课

位置:学校首页 > 学校动态>考研政治应该如何备考呢

考研政治应该如何备考呢

考研政治应该如何备考呢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在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诗经》 “夙夜在公”,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尚书》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 贾谊的《治安策》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显示了强烈的为、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这种提倡“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的思想,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考研政治应该如何备考呢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传统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 “仁者自爱”。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几千年来,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中华各民族始终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在传统道德中,谦敬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左传》上也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传统道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老子曾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在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进一步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使信不仅成为朋友理、交际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

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道德需要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要实现这种追求,就应当明智。孟子把智看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认为“是非之心,智也”。在古人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学习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理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礼记·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勤奋学习,学以成德,学以成性,“变化气质”。

6、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人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领取试听课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或QQ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soxsok.com) 技术支持:搜学搜课网